近日,莱芜区多场降水接踵而至,降水量充沛,位于高庄街道的塔子村西的“苍峡雷鸣”美景得已重现,古人有诗赞云:“不见浓云饰,殷殷丝雷鸣,岂知龙峡内,水势正奔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游玩戏水。[详细]
方下镇地处平原,位于莱芜城郊,境内有大汶河、方下河、嘶马河三大水系,东依莱芜主城区,西邻泰山,南邻汶河,北为泰莱平原,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5.69万人,交通便利,农业特色鲜明,是大棚蔬菜之乡,工业基础雄厚,人才和劳动力充足。[详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详细]
春意盎然,处处美景如画。[详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节,莱芜最美的季节如约而至。[详细]
繁花含苞待放,田间春耕正忙。目前,莱芜区的春耕备播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处处可见犁地备耕、土豆覆膜、蒜苗茁壮、黄瓜坐果景象。初春看莱芜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忙着犁地、起垄、下种、覆膜,与往年春天不同的是,今年的春耕中,受疫情影响,他们都佩戴着口罩[详细]
2月19日,雨水节气,虽然还是冬天,但明媚的阳光照耀,已是有了几分春意。从莱芜城区驱车35公里,来到位于莱芜区和庄镇政府驻地以东的山东正泰电缆有限公司。厂区物流通道大门已经关闭,只留员工出入正门开着,门卫们或手拿喷壶,或手持测温枪,或肩背喷雾器,其余人员[详细]
阴霾总会散去,疫情定被击垮,有无数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勇士们为我们筑牢防疫城墙,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爱心护航,有长勺之战“一鼓作气”和莱芜战役“爱党爱军、依靠人民、机智顽强、敢打必胜”精神的导向,莱芜人民必定激流勇进、披荆斩棘,共同迎接春暖花开之时胜利的[详细]
1月7日,莱芜迎来了2020年第一场雪,白雪覆盖下的莱芜更多了几分诗意,轻盈的雪花漫天飞舞在大地上积起一层白色,雪后美景让人如痴如醉。[详细]
12月21日上午,由大众网、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协会主办,莱芜金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雪野滑雪场承办,全民阅读莱芜阅读会、莱芜爱尔眼科医院共同协办的“快乐冰雪季、助力冬奥会”第二届冰雪公益课堂暨大众网小记者团雪野滑雪基地揭牌仪式在雪野滑雪场隆重举行。[详细]
在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有个小村庄叫安仙村。以前,这里的贫困远近闻名,村民都住在茅草房里,许多人家的孩子连学都上不起,就连村集体也都欠了不少债。[详细]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10月7日上午,大众网莱芜频道牵手莱芜蓝话筒语言培训学校到济南市赢城光荣院开展以“爱满重阳节,情暖老人心”为主题的尊老敬老慰问活动。 [详细]
一切从零开始,从大山深处的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他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他还在耕作。他用爱滋润者山村孩子沉甸甸的梦想,他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他就是莱芜区牛泉镇羲之小学周生芝,一位八零后教师。 [详细]
中国视协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革命老区莱芜”慰问演出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为建设幸福美丽和谐新莱芜营造良好氛围。济南市委宣传部巡视员赫文奎,莱芜区委书记朱云生,区委副书记、区长秦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永胜,区政协主席冯美玲,区委副书记吕宝泉等区[详细]
“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是对莱芜刺绣的形象赞美。莱芜刺绣的第四代传承人亓云兰的家族刺绣工艺生成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亓云兰对绣制花鸟情有独钟,共绣制了500余幅花鸟绣品,成为莱芜刺绣富有盛名的工艺大师。 [详细]
春节,是莱芜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家人团聚的盛会。莱芜的春节,与其他地方相比,有很大不同。如果不吃一口莱芜的老味道,那就不算过年。 [详细]
在莱芜,年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就从家家户户挂起一串串香肠开始吧。肥瘦相间的香肠,用秘制的调味料腌煮,一阵风吹过,老远就能闻到肉和香料混合在一起的香味,这个场景活跃在每个莱芜人的童年记忆之中。 [详细]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腊月二十三,是中国北方的小年,从这一天起,莱芜人便开始“忙年”了。这一天的祭灶仪式对于莱芜人而言,格外重要。一大早,老人们便将灶台打扫干净,换上崭新的灶王爷像,并供奉糖瓜,希望借糖瓜之饴为灶君甜嘴,祈祷灶君“上[详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后,一首童谣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在我国古代,“腊”最初是一种祭礼,举行“冬祭”的这一天便称为“腊日”,后来,“腊日”定在十二月初八日,自此这一日便被人们称作“腊八”。“腊八”之日,人们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详细]
19世纪末,郑家水晶包瓜的创始人郑之松在顺香斋酱菜园干活,一天,他玩心大发,将莴苣、黄瓜、生姜和上盐和佐料塞进自己没吃完的甜瓜里,趁四下无人,将甜瓜扔进了酱缸里。一年后,这个随手抛进缸里的包瓜意外被掌柜的发现,捞起一尝,味道竟然意外的咸香。于是,郑之[详细]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海报新闻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当地市民,无论是“老市民”,还是“新市民”,他们都看好“新济南”的前景。[详细]
近千年来,莱芜渔鼓作为流行于莱芜地区的民俗曲艺形式,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极大乐趣。莱芜渔鼓传唱方式简单,伴奏乐器只需一只渔鼓、一对简板即可,走着唱、坐着唱,人多了唱、人少了也能唱,见人唱人、见物唱物,唱词通俗、信口拈来。[详细]
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5000年前就已开始栽培大豆,诗经也曾以“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描绘采摘大豆的热闹场面。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难得吃肉的人们来说各种豆类食品是重要的营养补充。 [详细]
对于千禧年后出生的人而言,桃酥或许是很陌生的东西,然而在上一代莱芜人的记忆中,它却是无可取代的童年味道。 [详细]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莱芜人的大日子。这一天,四里八乡的莱芜人不约而同前往黑龙潭庙会祈福拜会。而这一天对于李家糕果第5代传承人李杰来说也意义非凡——这是莱芜著名的李家糕果正式问世的日子。 [详细]
双十一你买了哪些东西?最贵的一件是什么?买的最后悔的一件是什么?剁手之后又有什么感觉呢?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详细]
数千年前,古赢族首领伯益任虞官,驯化鸟兽,从此,莱芜大地便有了久负盛名的“莱芜黑猪”。 [详细]
扑下身子去干活,把老百姓的需求当出发点,才不辜负组织派我来驻村的初心。”站在上陈村连通内外的水泥路上,市财政局派驻辛庄上陈村的“第一书记”张强颇有感触地说。 [详细]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条件送我去学习专业的美术知识,但是我喜欢在课本上乱画,电视上流行什么,我就画什么。每次下课,同学们都会聚在我身边,跟我一块画。”吴修行说。 [详细]
提起莱芜名吃,首先映入人们脑海的便是羊汤。莱芜羊汤以其汤色清亮、不腥不膻备受食客青睐。[详细]
“听说村委新来了个小闺女,女同志能干点啥,也就待几天,熬不住就走了。”2017 年8月,梁广玲刚来到草庙头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村民见是个女同志,都有点犯嘀咕。[详细]